30岁的刘女士怀胎十月顺产生了名胖小子,家里人都高兴不已。可在坐完月子后,刘女士一直觉得乳房疼痛难忍,并且出现增生和红肿,医院一检查,竟然患上了乳腺炎。
因为担心西药治疗影响哺乳,刘女士找到了中医科,陈小弟主任给她开了个煎服的方子,主要是30克蒲公英。不出三天,刘女士的症状大大缓解,一周左右基本痊愈。
悄悄开始去穿越……
时光穿越年,唐朝贞观五年七月十五日夜,“药王”孙思邈在翻弄药草时,左手中指被刺伤。
刚开始手指红肿,到天亮时已肿胀变剧,疼痛难忍。
十几天过去后,伤处仍痛得厉害,疮面也一天天扩大。平时临床中,孙思邈经常用蒲公英治疗疔疮,于是采来蒲公英内服、外敷,用药后很快感到舒适,疼痛减轻,没到十日,手指便恢复了原状。
原来,蒲公英不光是拿来吹的
还可以治病……
后来,在撰写《备急千金要方》时,孙思邈便将蒲公英收入其中。
蒲公英
素有“中药抗生素”之称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的功效
故可治疗疔疮痈肿
蒲公英又名黄花地丁,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及其多种同属植物的带花全草,夏秋两季采收,入食则鲜用,入药鲜用、晒干应用均可。是药食俱佳的天然绿色植物。明代李时珍言“蒲公英幼苗可食、可啖”;清代王士雄言其“嫩可为蔬,老则入药,洵为上品”。
祖国医学认为,蒲公英性寒,味甘苦,入肝、胃经,宜于煎汤内服和外敷,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退黄、通淋止痛、健胃利胆的功效,为中医传统清热解毒药物,常用于治疗疔疮肿毒、乳痈瘰疬、湿热黄疸、胃脘饱胀、咳嗽痰黄、热淋涩痛、目赤咽痛、消化不良等病症。同时,对防治中老年便秘、高血脂症、胆结石、胆囊炎等有独特的疗效。
1
蒲公英粥
蒲公英10克,粳米33克,煮成粥,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2
蒲公英玉米汤
蒲公英50克,玉米蕊50克,加水浓缩煎服或代茶饮,用于治疗热淋,小便短赤。
3
蒲公英猪肚
蒲公英30克,猪肚1个。将蒲公英洗净;猪肚洗净,切片。两者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同煮至猪肚烂熟后,分早、晚两次食肚饮汤,每日1剂。可清热和胃,适用于急性、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脘灼热疼痛,嘈杂不适,口燥咽干,口苦等。
4
蒲公英炖瘦肉
鲜蒲公英克,猪瘦肉克,调味品适量。将蒲公英洗净;猪肉洗净,切块,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至猪肉烂熟后,下蒲公英及调味品,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可清热解毒,适用于小儿疖肿。
5
猪肺汤
蒲公英克,杏仁10克,猪肺克,调味品适量。将蒲公英洗净,备用;先取猪肺洗净,切块,加清水适量,煮至猪肺熟后,调味煮沸,下蒲公英、杏仁,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可清热解毒,宣肺化痰,适用于肺炎、慢性支气管炎并感染等的辅助治疗。
1)感冒伤风:蒲公英30克,防风、荆芥各10克,大青叶15克,水煎服。
2)胃弱、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胀痛:蒲公英30克(研细粉),橘皮18克(研细粉),砂仁6克(研细粉)。混合共研,每服3克,一日3次,食后开水送服。
3)便秘:鲜蒲公英60克,水煎取50~毫升,加蜂蜜适量,日服1剂,连服3~5日。
4)尿路感染,小便淋涩:蒲公英、玉米须各60克,水煎浓汁,加冰糖调服。
5)急性乳腺炎:蒲公英60克,香附2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或蒲公英、忍冬藤各30克,加水及适量黄酒,煎浓汁,日服1剂,分2次服用。同时将蒲公英捣烂敷患处。
6)腮腺炎:蒲公英30~60克洗净切碎,加入鸡蛋清搅匀。加适量冰糖共捣成糊状,外敷患处,每天换一次药,三五天即消。
7)美容:蒲公英克,绿豆50克,蜂蜜10克。做法:将蒲公英放入锅里煎水,取净汁毫升;再往蒲公英汁液中加入绿豆,煮至绿豆开花,调入蜂蜜即成。吃绿豆喝汤,同时将余汤涂脸,30分钟后洗去。连续内吃外用1周以上就会有明显的效果。
禁忌:阳虚外寒、脾胃虚弱者忌用蒲公英,用量过大,可致缓泻。
撰稿:中医科陈小弟
编辑:黄万峰
主编:骆群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