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举隅坐骨神经痛案

痹证是指人体机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医案

朱某,女,59岁。年3月21日初诊。

主诉:左下肢疼痛五年加重两月。

病史:患者夙有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等病,五年前出现左臀及大腿根部疼痛,但症状不严重,每年只发作几次。近两月左大腿疼痛剧烈,影响行动,平卧则舒,局部有热感,外院X片示腰椎退行性改变。寐尚安,纳可,近半年来大便两天一次,干结,无腹痛。

初诊:患者始患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脂肪肝,继之左大腿疼痛,日益加甚,腑行干结。脉弦数结代,舌红苔黄腻。气血乖违,风湿热乘虚而入,合而为痹。治当宣化湿热,活血通络。

处方:苍术、白术各9g,黄连3g,知母、黄柏各9g,地锦草30g,泽泻9g,川萆薢9g,地鳖虫9g,木瓜9g,川牛膝、怀牛膝各9g,薏苡仁30g,桂枝尖3g,苦参9g,赤芍15g,生蒲黄(包)9g,当归9g,大黄(后下)6g,土茯苓15g,甘草4.5g。14剂。

土茯苓图片来源:网络

二诊:宣痹通络,左下肢痛势已减,尚感酸楚,按之更甚,不利于行。脉小数,舌红,苔薄。拟续宣化湿热,活血通络,并加味搜剔。

处方:苍术、白术各9g,黄连3g,知母、黄柏各9g,泽泻9g,川萆薢9g,地鳖虫9g,木瓜9g,川牛膝、怀牛膝各9g,桂枝尖3g,苦参9g,赤芍15g,生蒲黄(包)9g,当归9g,土茯苓15g,甘草4.5g,露蜂房9g,蚕砂(包)9g。14剂。

三诊:药后肢体酸痛明显减轻,大便正常,偶有早搏,空腹血糖6.6mmol/L。脉小弦。再守原章。

处方:苍术9g,白术9g,生蒲黄(包)9g,地锦草30g,当归9g,泽泻9g,炒知母、炒黄柏各9g,苦参9g,地鳖虫6g,木瓜9g,川连3g,川军4.5g,川萆薢9g,蚕砂(包)9g。14剂。

药后,左下肢痛势明显缓解,诸症悉减。

萆薢图片来源:网络

按语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风痹疼痛游走,寒痹疼痛剧烈,湿痹痛处重着。

本案久患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诸病,瘀热阻络,左大腿疼痛,日益加甚,腑行干结,舌红苔黄腻,显属风湿热痹。

故颜老选用四妙散清热利湿为主,配川萆薢、土茯苓、木瓜利湿通络,佐用地鳖虫搜剔及小量桂枝尖辛以走窜。加大黄、黄连解二阳之结,配薏苡仁、地锦草、赤芍、当归、生蒲黄等活血化瘀。

服药后左下肢痛势大减,二诊加露蜂房、蚕砂搜剔潜伏络中之邪。再服14剂后,诸症悉减,血糖亦平稳。

阐微

坐骨神经痛属中医“痹证”范畴,临床治痹,归纳为以下五法。

痹证初起,多为风寒湿之邪乘虚侵入人体,阻闭经络气血,以邪实为主,可见肢体关节疼痛,呈游走性,伴畏寒、发热等,治疗多发散风寒,祛风止痹。

虽然临床上,风寒湿邪所致者多见,但热痹也并非少见。症状可见局部关节疼痛,痛处灼热,或见红肿,伴发热、口渴、心烦等,治当清热化湿。

另如寒湿蕴结,可见疼痛剧烈,呈刀割或针刺样,常以温经散寒,逐痹止痛。

痹病迁延不愈,经脉气血长期不畅,往往产生瘀血和痰浊,阻滞经络,出现疼痛、麻木、肿胀,活动受限,多采用活血化瘀,除湿蠲痹。

痹病日久,气血衰少,正虚邪恋,筋骨失养,可见关节酸痛,肌肉抽掣,留连难已,治疗当以扶正祛邪、调补气血为主。

本例痹痛局部有灼热感,舌苔黄腻,加上宿有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等湿热痰瘀交困,当属湿热痹证,治以清热化湿通络,不仅痹痛见缓,而且血糖等也得到控制。

治疗热痹的传统方剂有白虎加桂枝汤(《金匮要略》)合桂枝芍药知母汤(《金匮要略》),《备急干金要方》中的犀角汤,《温病条辨》中的宣痹汤和加减木防己汤。还有刘河间《方剂导览》中的治效升麻汤,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的大秦艽汤。

颜老临床多用四妙散、桂枝白虎汤、当归拈痛汤治疗。四妙丸方中黄柏清热,苍术燥湿,牛膝补益肝肾,薏苡仁渗湿泄浊,是治疗热痹之良方。

如热毒较盛,取清热凉血、败毒通络之法,生地、当归、赤芍、丹皮或银花、连翘等均可选用。另常用清热通络之忍冬藤、络石藤等。还喜用鲜蚯蚓外敷关节红肿处,清热止痛之力较强。

络石花与络石藤图片来源:网络

*本文选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颜德馨卷》

识别上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dongtenga.com/rtjg/67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