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冬,一种佛教和艺术融合的文化符号

治疗白癜风最有效的医院 http://www.wxlianghong.com/

本文其实是忍冬花摄影文集,也算是植物文化科普随笔吧。文中没有拉丁学名的,都是没有定到种的该属成员。

忍冬花,俗名金花、二苞花、金银花,金藤花、银藤花、鹭鸶藤、忍冬藤……,它的中文正式名称叫忍冬,学名Lonicerajaponica。当然,它只是忍冬属家族的成员之一,我们戏称的“属长”。

忍冬属有多个成员,光是中国就有98种。凡是忍冬属的成员,都可以叫做忍冬。就像是不管青罗卜、白萝卜、长萝卜、圆萝卜,都可以叫它们一个共同的名字:萝卜

凹叶忍冬Loniceraretusa(雪山梁子,海拔)

凹叶忍冬Loniceraretusa

(雅家梗,海拔)

人们熟悉忍冬,都是从它的名字“忍耐寒冬”,以及常绿不落叶的缠绕藤本形态而认识的。其实,忍冬属家族有落叶、有常绿、有灌木,也有小乔木,还有我们最熟悉的緾绕藤本。

刚毛忍冬Lonicerahispida(九顶山,海拔)

刚毛忍冬Lonicerahispida

(雪山梁子,海拔)

忍冬有个不平凡的身世。因为这种植物越冬而不死,而且花型有旋转倾向,所以被广泛用于在佛教文化元素中,暗喻人的灵魂不灭、轮回永生。

刚毛忍冬Lonicerahispida(雅家梗,海拔)

我第一次知道忍冬这个名字,是上大学时,在一次有关“丝绸之路与美术”的艺术讲座上听到的。老师还告诉我们,佛教的卍字符号,也是来自忍冬花的变形表达(当然,这只是他的个人观点,有关卍符号的起源,众说纷纭,但多数赞同跟太阳、火有关)。

柳叶忍冬LoniceralanceolataWall.(雅拉神山,海拔)

忍冬纹作为古代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据说最早起源于古埃及,后来传入古印度,随着佛教艺术一起再传入我国。忍冬纹广泛用于装饰花纹题材,作为佛教艺术中一个重要的装饰元素,忍冬纹是敦煌石窟中出现频次相当高的图案之一。

图片来自百度,致谢!忍冬纹循环往复、连续回转,与中国古代另一装饰表达方式的云气纹不谋而合,相互融合,最终使忍冬纹中国化、带上了中国特色。

忍冬纹大致从东汉末期开始出现,到南北朝至盛唐时流行,广泛运用于绘画、雕刻、瓷器、丝绸、印花、家具、建筑等方面的装饰上。

图片来自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从敦煌出土丝绸文物看唐代夹缬图案)

古代忍冬不仅作为艺术元素大为盛行,也频繁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诸多古诗词中都能看到忍冬的身影。

忍冬属?红花亚组成员(孟屯河谷,海拔)

[宋]?赵秉文

冰崖雪柱道人家,谷榜回春事巳夸。

却恐阳和在泉底,未春先发忍冬花。

忍冬属?红花亚组成员

(红原,海拔)忍冬属?红花亚组成员(九顶山,海拔)

[宋]?范成大

春晚山花各静芳,从教红紫送韶光。

忍冬清馥蔷薇酽,薰满千村万落香。

柳叶忍冬LoniceralanceolataWall.

(雅家梗,海拔)

[宋]?黄庭坚

(药名诗,有点牵强,

将忍、冬二字拆开了)

婆娑石上舞林影,付与一世专雌黄。

寂寥吾意立奴会,可忍冬花不尽觞。

淡红忍冬Loniceraacuminata(四姑娘山,海拔)

[宋]?段克已

有藤名鹭鸶,天生匪人育。

金花间银蕊,翠蔓自成簇。

忍冬属的果实(可以吃,不好吃)

(稻城,海拔)

另一种忍冬的果实

(四姑娘山,海拔)

[元]?吕诚

细雨朝来湿白沙,风前整整复斜斜。

林蕉间展琉璃叶,野蔓竞发金银花。

蕊帽忍冬Loniceraligustrinavar.pileata(峨眉山,海拔)

[明]?吴宽

但忧风雨甚,高架一朝压。

霜雪却不妨,忍冬共经腊。

唐古特忍冬Loniceratangutica

(大瓦山,海拔0)

唐古特忍冬Loniceratangutica

(松潘,海拔)

[清]?陈曾寿

疏篱翠蔓玉交加,雨后清香透幔纱。

独表芳心三月尽,忍冬宜唤忍春花。

唐古特忍冬Loniceratangutica

(峨眉山,海拔)

唐古特忍冬Loniceratangutica

(峨眉山,海拔)

[清]?蔡淳《金银花》

金银赚尽世人忙,花发金银满架香。

蜂蝶纷纷成队过,始知物态也炎凉。

下面这也是忍冬?没错,你没看错,我也没看错,这也是忍冬。

红花岩生忍冬Lonicerarupicolavar.syringantha(雅家梗,海拔)

岩生忍冬Lonicerarupicola

(松潘,海拔)

其实,忍冬在不算太寒冷的地区基本上为常绿,而真正到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冬季还是会落叶的,所以实际上它只算是一种半常绿植物。只是,在古代,中原地区能看见的常绿植物不多,这就让它独享了“忍冬”之名。

岩生忍冬Lonicerarupicola

(雪山梁子,海拔)

怎么样?侧面看还是有点像吧?

不过,因越冬不死就抬高到如此高度,这也是古代文化以北方中原文化为主导致的结果。否则,别说去南方看看哪里会有什么“越冬就死”的植物了,就是地处大西南的四川盆地,也稀有越冬落叶的植物呢!更不要说越冬就死了。

岩生忍冬Lonicerarupicola

(四姑娘山,海拔)

怎么样?这样看更像了吧?

所以,有些“成功”也并非都是实力派的结果,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十八般武艺样样不缺也未必能中举,缺的往往就是一个机遇而已。忍冬,就是样样不缺的成功一例。

本文所有忍冬图片均为大青树所摄,不再感谢其他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dongtenga.com/rtcf/65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