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map.html
五、凉血、活血、通络法治愈动脉硬化性脉管炎一例
贺某,男,69岁。
初诊∶年3月4日。
主诉及病史∶10年前脑血管意外后双下肢有活动障碍。近半年来,双下肢肿胀疼痛,行动更加困难。近日肿痛难忍;甚至不能承受薄被子的压力,彻夜难眠,烦躁,食欲不振。
诊查∶患者卧床,痛苦貌。双下肢自小腿以下肿,色紫红,踝以下呈紫黑色,足背动脉摸不到。舌质红,舌光无苔,脉左弦、右弦大。
辨证∶血瘀阻络。
治法∶凉血活血通络。
处方∶黄芪15g丹参24g川芎12g生地黄15g玄参15g赤芍12g忍冬藤24g白芷15g徐长卿15g牛膝12g炒枣仁15g
10剂,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3月15日。服上药3剂后疼大减,10剂服完已不痛,肿消,精神好能安眠。惟双腿下垂时,皮色尚紫。
前方加苡仁15g、车前子12g(包)、防己12g、泽兰12g,继服10剂。
前方加减共服药三十余剂后,患者可自行拄杖上下楼梯,两足背动脉已可清楚地扪及。
痹者,不通也,不通则痛。该患者脉道痹阻,血流障碍,故双下肢肿胀紫黑,疼痛难耐。本方以黄芪、丹参对药补气活血;用生地黄、玄参、川芎、赤芍凉血活血化瘀;忍冬藤、牛膝、徐长卿通络;白芷止痛;炒求仁用以镇静,本方仅11味药,且多为药性平缓之辈,但很快便痛止肿消,是其配伍得当。二诊时双足下垂后皮色尚紫,因其不痛,故不从瘀血角度考虑药物加减,而为湿邪留滞,加用化湿渗湿利水的苡仁、车前子、防己、泽兰叶,其中泽兰既利水又活血,尤为适用,从而使疗效更为巩固。
六、益气活血、健脾清胃法治愈急性心肌梗死持续低热一例
邓某,男,53岁。
初诊∶年5月25日。
主诉及病史∶因患急性心肌梗死后持续低热月余,倦乏无力,食思不振,厌油腻,稍活动则心律不整,大便困难,黏滞不爽。
诊查∶舌质暗,舌苔白腻,口唇紫暗,脉沉细结。体温37.8℃。
辨证∶气虚血瘀,湿浊化热。
治法∶益气活血,健脾化湿,化瘀清热。
处方∶黄芪15g丹参18g苡仁15g佩兰12g陈皮9g清半夏9g砂仁壳9g茵陈12g益母草9g广郁金9g白薇15g竹茹9g
3剂,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5月30日。药后有时不热,有时热但较前为低,多在37.2~37.4℃。舌质暗,舌苔渐退,活动后尚有脉律不整。继用原法并加用清胃法。
处方∶竹叶12g生石膏18g黄芪15g苡仁15g丹参24g白薇18g柴胡12g佩兰12g苏叶15g大青叶12g陈皮9g
3剂,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三诊∶6月3日。仍有时热,且头汗出,齐颈而还。上方生石膏加至30g,加蒲公英15g。3剂,继服。
该方药服用1剂则汗出遍及全身,体温正常,食思有进,偶有心律不整,以后未再发热。
发热为心肌梗死后常见之并发症,是由于心肌坏死物质的吸收而致。但该患者持续发热已有月余,且见舌苔白腻,厌油不欲食,则属气虚血瘀、湿热内生而致。故本方初以益气活血及健脾化湿并举,药后虽舌苔渐退,热有所减,但并未全除。此为湿郁日久,胃热已盛,故二诊时将渗湿化湿药减量而加入竹叶、生石膏、柴胡以清胃热。变法后有汗出,但齐颈而还,仍有时发热,说明清胃热方向正确,但药量未及,故三诊将生石膏的量加至30g,致全身汗出遍及,热退身凉且食思有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