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家长问我关于孩子运动问题,比如:
孩子四岁了,其他方面都正常,就是运动能力比同龄孩子弱,显得不够灵活,是什么原因呢?
孩子不喜欢运动,整天懒洋洋的,就喜欢瘫在沙发上看电视、玩手机,是为什么呢?
其实,孩子运动发展是有一般规律的,整体遵循“由上到下、由内到外、由简单到复杂、由无意识到有意识控制”的规律。
运动是身体肌肉控制身体动作、姿势和运动的能力,包括大运动技能和精细运动技能。
大运动可以帮助孩子在周围环境中进行日常活动、运动和游戏,比如走路、跑步、爬树、扔球、拍球等。
精细运动也就是手腕、手和手指、脚和脚趾的动作活动。比如用手指去捏食物、描边涂颜色、搭积木、翻书、写字等。
孩子只有在各种运动中,不断发展最基础的感觉统合能力,才能逐步发展他的认知、社交、学习等高阶能力。
一般来说,影响孩子运动能力的因素包括:平衡力、柔韧性、协调性、灵敏性、速度、肌力与肌耐力和爆发力。
平衡力平衡是所有运动能力中最基本的一个动作,孩子必须能够在站立或移动时,维持身体的平衡,才能完成一些动作。
而有的孩子平衡能力差,无法完成单脚跳跃啊、走平衡木桩之类的动作,这跟孩子的前庭功能不良有直接关系。
前庭觉利用内耳的重力接受器及运动接受器(三对半规管-耳石)来探测地心引力,并控制头部在活动中的方位,以及保持身体的平衡。
耳石为碳酸钙颗粒,耳石的重力作用与惯性作用,对毛细胞产生压力,从而产生神经冲动。而前庭内的毛状细胞与神经纤维相连,可将神经冲动传入中枢神经系统中主控身体平衡的小脑。
有时我们的身体急剧摇晃,前庭感觉可能来不及调适,就会引起眩晕的感觉。所以想要提高孩子的平衡能力,就一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