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科治疗医院 https://m-mip.39.net/man/mipso_6172010.html
这是王隽祺的第20篇原创
/
/
/
课程回顾及感悟
·
年07月17日
梅婷老师在课前跟我们分享了一个故事。梅婷老师一直有一个信念:我的记性差,背不出文言文。她的老师——涣朴老师就邀请梅婷老师临摹十几个小篆的字,那些小篆的字梅婷老师也不懂。梅婷老师临摹之后,没有想到,涣朴老师接着让梅婷老师默写这十几个字,结果可以想象,梅婷老师就默出来两三个。梅婷老师很莫名其妙,感觉这个事情太没有意义了。如果背诵古文那就算了,现在默写这些没有用的字,是干什么呢?涣朴老师要求梅婷老师心静下来临摹,一会再默写一遍。表面上背诵古文和默写小篆字体没有关系,但是道理是相通的,用心即可。
有意义or没意义
·
很多时候我们做着一些看似没有意义的事情,其实有着它的意义。有时候我们做着自认为是有意义的事情,其实一点意义都没有。我们人大概分为三种:第一种,随业流转。自己没有任何主观意识,无知无觉。自己浑浑噩噩的过着生活,不知道为了什么。这就是困而不知。第二种,做着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比如,有些家庭教育机构,表面上是帮助千万家庭,当然确实有人受益,但是由于课程费用昂贵,有的家庭承担不起,造成进一步的经济压力。由于课程总是带着人到处跑做公益,也可能造成一些家庭问题,所以,有时候我们自认为自己做着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实则不然。第三种,就是不断自我成长,通过学习经典,找到人生正确的方向和意义。
观影悟道
·
这次课程,我们一起看了TED演讲《生命的意义》。这是国外学者在寻找人生的意义。她发现即使有完美的伴侣、优质的生活,还是觉得不幸福。她从积极心理学找到了人生的意义。人生有四大支柱:归属感、目的、超然、说故事。
看完视频,梅婷老师就邀请我先分享。其实我的感触不是非常的多以及深刻。但是我也很愿意第一个分享,因为这样的分享是完全自己的理解和梳理。这样的学习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每次分享都是对自己的梳理。说通即心通。这就是为什么我喜欢和同修们一起看视频,探讨,思维碰撞。等每个人都分享一遍后,穿插梅婷老师的一些启发,体悟就会更多更深刻一点。当我们看视频或者听故事的时候,我们都要多问问自己问题。我对生命的意义理解是什么?我的生命意义是什么?我幸福吗?
生命意义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很多孩子不知道为什么学习、很多大人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现在社会上很多孩子和大人都得了空心病。现在的物质条件优越,赚钱,买房子已经不是唯一的目标了。现在缺少的是人们的精神世界。很庆幸,生活在中国。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打开我们精神世界的钥匙。十二岁的王阳明曾经问过先生:“老师,什么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呢?”老师回答:“读书,考取功名,像你父亲一样。”王阳明说:“考取功名不重要,读书是应该为了成圣贤。”古人从小立志的案例非常多,为什么今人却越来越少有这样的志向了?这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人生支柱一:归属感
人生支柱一:归属感。归属感是来自所有的人际关系。那么对于一个人,他的人际关系就是五伦关系: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君臣。虽然这是外国学者追求的人生意义,她是在积极心理学中得到的,其实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是可以找到的。只不过我们现在西化太严重了。处理好五伦关系,我们在每个关系中都会找到自己的价值感,别人对自己肯定的价值观,我们付出爱后的归属感。那要处理好这五伦关系背后就是智、仁、勇的彰显。《中庸》中讲,“天下之达道者五,所以行之者三。”这个三就是智、仁、勇,我们要做到智、仁、勇,就是要从自身开始修行。这样的归属感究其本质就是要自立。
我们在家庭中,还要了解每个人的归属感。你的父母,你的孩子,都想在家里找到归属感。特别是孩子,孩子一直用父母读不懂的行为去让父母看见他们,其实就是在寻求价值感和归属感。我们总是用自己认为正确的一套理论去认识孩子。孩子跟父母顶嘴,可能只是想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我也可以说了算。孩子有时候感觉很有压力,是真的因为自己的父母没有了解自己,非常没有归属感。
人生支柱二:目的
人生支柱二:目的。人生的目的不在于我们所得,而在于所给。医生的目的就是要治愈好病人,老师的目的就是要教育好孩子,警察的目的就是要除暴安良。其实,人生的目的就是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第一个生命意义的支柱是自立,那么现在这个支柱就是利他。
人生支柱三:超然
人生支柱三:超然。超然是忘我了,无我了。就像我在写作的时候体验过这样的心流状态,外界的电视声,说话声我都听不到,我只和我的文字发生了链接。
人生支柱四:讲故事
人生支柱四:讲故事。每个人都会讲自己的故事,但是讲故事的时候,所表达的信念、价值观是不一样的。比如,曾今有人问我:“你当老师很轻松吧,有寒暑假的。”我以前都会这样回复:“你来试试做老师就知道了,各种做资料,各种累……”那样讲述自己故事,一听就有点抱怨和不满的语气,传达出来的信念就不是正向的信念。现在再有人这么对我说的时候,我就会说:“是的,挺轻松的,很有意义。”这样传达出来的信念是正向的。所以从一个人讲自己故事时,就是在构建自己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及自己由哪些信念所构成的展现。当自己跳出故事看到自己,那我们就有转念的力量。我们注入什么思维就会展现出怎样的思维。有时候无意识说出来的东西,就是自己的底层逻辑。如何改掉自己的底层逻辑,就是除了不断的超越还要不断地注入善知识。语言是很有力量的,每天我们所说的话也是“咒”,可以是好的咒也可是不好的。就像涣朴老师上次告诉我们:不说泄气的话,说鼓气的话。
这个视频从刚开始自己的浅显的理解,到现在深度的理解,都是离不开课堂上的每个共修成员。我们这样的道场,就是在每个人交流中生成智慧。
END
END
LIFEISLIKE
AJOURNEY▲
论语共修学习社群,一门深长时熏修,运用“听、读、写、用、讲”五步法,七人小组七日来复,温故知新学以致用。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更远。希望每位同修收获生命的觉醒与家庭的幸福!共同遇见更美好的自己!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