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中华医药》探访无癌村的整期节目,时长半小时,建议各位在WIFI环境下观看↓↓↓
国家家癌症中心发布了中国最新癌症数据,报告显示我国每天约有万人确诊癌症,相当于平均每7分钟就有一个人得了癌症!人人谈癌色变。
然而您知道吗?在咱们中国,却有这么一个神奇的地方,癌症似乎和它绝缘了。
央视健康栏目《中华医药》曾经在年2月20日播出的节目中,介绍了一个“无癌村”——浙江桐庐。桐庐是中国的长寿之乡,其中桐庐县的石舍村是著名的无癌村。在中国癌症高发的二三十年间,这里居然没有一位村民罹患癌症。
中国中医科学院脾胃病专家魏玮来到这个村子,寻找远离癌症秘密的时候,发现这里的村民很会用一种中药材保健防病,延年益寿。这种药材就是——黄芪!
常喝黄芪汤,抗癌保健康魏玮老师在石舍村碰到好几位90岁以上的老人,他为他们诊脉、看舌象,发现他们的脉象和舌象基本上是正常的,感觉还是很有生命力的!
谈话间,一位老人直接挑起了百斤的红薯担子,像一个40岁的青壮年一样走在田埂上……央视记者都惊叹了。
魏玮老师在当地村子住了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魏玮老师发现了他们的饮食之中的抗癌长寿秘诀:
民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煎汤或泡水代茶饮,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
在浙江桐庐无癌村随处可见天然生长的土黄芪,这里的村民平时挖来晒干泡水喝。除了平时用黄芪泡水外,立冬之后采挖用来炖鸡,当地人称“神仙鸡”。魏玮老师说,黄芪鸡汤,气血双补,调整人体气血的平衡。中老年人常年吃,能改善气血循环,延年益寿。
我国肿瘤治疗专家何裕民在他的书中介绍说,黄芪,是厨房常备的抗癌食物。
黄芪中的黄芪皂苷甲胺能使恶变的癌细胞停止生长,能使部分癌细胞“改邪归正”变为正常细胞,还可减轻放疗化疗的毒副作用。
以黄芪为首选药配伍其它抗癌药物治疗各种癌症。临床证明确可增强机体抗癌功能,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
据年《柳叶刀》杂志公布的我国5年癌症存活率数据中,肝癌以0.%成为存活率最低的癌症。但国宝级中医专家关幼波在90年代就救治了一位70岁、无法进行化疗的肝癌晚期患者,这位患者带癌生存了4年之久!这全都归功于黄芪这味药,让患者的肝脏外部形成了一层类似鸡蛋皮的薄膜,这层薄膜有效的控制了癌细胞的增殖扩散。
国医养生,少不了黄芪据记载,在古代,黄芪的地位颇为尊贵,只有“尊荣人”才可以享用,不过现在不一样了,黄芪人人吃得起,最简单的吃法就是泡水喝,取黄芪5~0克,开水泡0~20分钟后代茶饮即可,可反复冲泡。
全中国最懂养生的国医名师自用方中也少不了黄芪,咱们看一下他们都是怎么用黄芪的。
黄芪降压茶国医大师李济仁中年时身体多病,血脂血压都不好,后来靠一杯茶保健几十年,身体没出过大问题,茶里就有黄芪。黄芪有双向调节作用,高血压的病人吃黄芪可以降血压,低血压的病人吃黄芪可以升血压,非常好。
药材:黄芪0-5克,黄精0克,西洋参3-5克,枸杞子6-0克
李济仁教授吃法:
闷一下:早上,将上面的药材放入保温杯内,倒入开水,闷0分钟左右就可以喝了。
反复喝:喝没水后可以不断添加热水,喝上一整天。
吃药材:晚上再把泡过的药材吃下去。黄精像肥肉一样,黄芪比较难吃,要牙齿好。(黄精、西洋参、枸杞子)三味药都可以吃下去。
黄芪长寿粥国医大师朱良春90多岁仍坐诊,一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精力旺盛得惊人。朱良春的外孙女婿说,朱老爬楼梯一下可以爬两蹬,可以一口气爬到四楼。秘诀就是一碗长寿粥,这碗粥他从2岁开始吃起,喝了70多年。虽然成分有7种,但最大的秘诀在于其中的黄芪!
黄芪补中益气、止汗、利水消肿、除毒生肌、养血降血压,号称“补气之长”,所以才能成为朱老长寿粥的精华用料。
原料:一人份需黄芪30g、绿豆0g、薏仁0g、莲子0g、扁豆0g、大枣6g、枸杞2g
做法:
、先将黄芪放入适量水中泡20分钟,然后开火煮5分钟后沥出汤水;
2、向沥完水的锅中再加一碗水,继续煮黄芪5分钟,沥出汤水;
3、将绿豆、薏仁、莲子、扁豆、大枣洗净入锅,加以上两步中煮好的黄芪水,急火煮沸后慢火煮30分钟;
4、最后加入枸杞后再煮0分钟,煮好后晾到合适的温度即可食用。
黄芪祛湿健脾茶国医大师路志正说,行医70余年,接诊过不少的病人,发现很多病人的体内都有湿邪作祟。可以说,湿邪已经成为威胁现代人健康的最大敌人,湿邪重的患者多伴有脾虚,黄芪薏米饮可以推动湿邪更快地排出。
原料:黄芪0克,薏米30克。
做法:将黄芪、薏米洗净放入锅内,加适量水,先用大火烧沸,再用小火炖煮40分钟即成。每日次,代茶饮。
黄芪护心降脂茶著名中医心血管病专家、国家级名中医曾在北京卫视的养生节目中推荐我们一道茶饮——黄芪山楂饮,对防治三高、脂肪肝都有益处。
药材:黄芪20克,山楂0克。
吃法:
用冷开水冲洗后,放入保温杯用沸水毫升冲泡,半小时后即可饮用。服完可再加沸水,共可冲泡两次。
不同的季节配伍不同:春夏季节加生姜0克,秋冬季节加枸杞0克。喜欢蜂蜜的人群可以在泡好后加入蜂蜜0克。
泡此中药茶饮,关键之处在于用保温杯焖泡,让有效成分慢慢溶解。
在癌症高发的三十年间,这个村子居然没有一人患癌,黄芪是不折不扣的大功臣,难怪高寿国医都爱用黄芪来保健,日日不可缺~
上火了,咽炎、咽喉疼痛,简单的3味药功效却很好!汉方导读
有很多疾病是不分季节、不分事宜,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的,比如上火,不管是在春夏秋冬的哪个季节,都可能遇到。每当不小心上火后,咽喉肿痛、吃不下睡不香,不知如何是好!今天要分享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方法都是由三味药组成的方剂,简单又实用,一起来看看吧!上火是很多人一定会遇到的,不管是在春夏秋冬的哪个季节。有人说冬天不至于那么容易上火吧?其实当今社会,冬天很多人经常在家里面已经穿短袖了。
上火了究竟该怎么办?我推荐给大家一种通用的方子,不管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只要觉得自己上火了,就可以拿来运用:
金银花0克,桑叶0克,菊花0克,代茶饮。金银花又叫双花,金银花目前在中药当中有两个部分可以入药:一个是花,“金银花”,一个是藤,“银花藤”。银花藤也叫忍冬藤,因为冬天的时候它的藤依然还是青的不会凋零,所以称为忍冬藤。就和冬青树一样,在冬天依然会青,所以金银花也有人叫作忍冬花。金银花的作用是疏散风热、清热解毒。
再看桑叶,桑叶的作用是疏散风热、清肺润燥。霜降之后的桑叶最好,因为霜降之后天气变寒,增加了桑叶的一些寒凉之性,使它能更好地疏散风热。而且霜降之后的桑叶都落下来了,在树下就可以捡得着,在地上扫一扫就可以了,不必要再爬到树上去摘。桑树一身上下都是宝:桑叶入药,也用于养蚕;桑树的皮叫桑白皮,也可以入药;我们吃的桑椹也是药。
菊花的作用是疏散风热、清肝明目。菊花一般分为白菊和黄菊,我们通常说的杭菊就属于白菊,黄菊就是黄菊花。我们一般会认为黄菊花偏于入肺,偏于疏散风热,而白菊花偏于清肝明目。但是它们俩的功效差得并不太多,不管是哪种菊花你都可以用。野菊不可以选,野菊的花朵非常的小,功效是清热解毒,不是疏散风热。而且野菊花特别苦,根本喝不了,是非常苦寒的。
咱们去找药,第一口味得好,第二药效不能太猛烈。因为要注意用药安全,推荐的这几味药都是既可以疏散风热又不特别寒凉的药。
所以说,一年四季你觉得上火的时候,都可以把这三味药配在你的身边,或者在办公室里泡上一些就可以了。这几味药都是能泡开的东西,直接开水一泡,连续喝几天就可以了。但是疏散风热的方子是稍寒凉一些的,所以脾胃素虚的人不要长期喝、大量喝。这是关于疏散风热的一个方子,上火不分哪种上火,统统都可以拿来运用。
咽喉疼痛有可能是因“寒”而起的,但今天讲的是上火引起偏热的咽喉肿痛。推荐一个代茶饮用的方子:
桔梗0克,玄参0克,青果~2个,代茶饮。桔梗宣肺痰、利咽排脓。玄参清热凉血、泻火解毒。第三味药是青果。青果我们大家应该都吃过,有一款中成药叫“藏青果颗粒”,不仅可以清热利咽,还能生津解毒。
把这三味药放在一起,用于上火引起的急性咽喉肿痛,喝下去之后效果基本是立竿见影的。但是这个药是不能长期大量喝的,因为这个药性质要寒凉一些。但是急性上火咽喉肿痛的时候,我们又必须要这样喝。这个方子煮多长时间呢?桔梗、玄参、青果都是根茎类的,要煮5分钟左右。
慢性咽喉炎简称慢性咽炎,很多人都会有,特别是老师这个职业。经过我个人的反复试验,我发现了一个有用的方子:
木蝴蝶4~5片,石斛8克,胖大海~2个,代茶饮。木蝴蝶名字很好听,样子真的很像蝴蝶,非常漂亮。木蝴蝶很轻,轻了,药性才能上扬,可清肺热、利咽喉。石斛有不同的品种,只要买最便宜的就可以了,可滋阴清热、益肾壮骨。胖大海清热润肺、利咽解毒。
用木蝴蝶、胖大海清肺热,用石斛是因为它滋阴还益肾壮骨。因为说话多了会伤气,气带走的是津液,中医称之为耗气伤津,所以要用石斛来养阴。
阅读延续:
咽炎、咽喉疼痛,简单的3味药,功效却奇佳!有很多疾病是不分季节、不分事宜,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的,比如上火,不管是在春夏秋冬的哪个季节,都可能遇到。每当不小心上火后,咽喉肿痛、吃不下睡不香,不知如何是好!今天要分享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方法都是由三味药组成的方剂,简单又实用,一起来看看吧!
上火是很多人一定会遇到的,不管是在春夏秋冬的哪个季节。有人说冬天不至于那么容易上火吧?其实当今社会,冬天很多人经常在家里面,甚至很多人已经穿短袖了。
上火了究竟该怎么办?我推荐给大家一种通用的方子,不管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只要觉得自己上火了,就可以拿来运用:
金银花0克,桑叶0克,菊花0克,代茶饮。
金银花又叫双花,金银花目前在中药当中有两个部分可以入药:一个是花,“金银花”,一个是藤,“银花藤”。银花藤也叫忍冬藤,因为冬天的时候它的藤依然还是青的不会凋零,所以称为忍冬藤。就和冬青树一样,在冬天依然会青,所以金银花也有人叫作忍冬花。金银花的作用是疏散风热、清热解毒。
再看桑叶,桑叶的作用是疏散风热、清肺润燥。霜降之后的桑叶最好,因为霜降之后天气变寒,增加了桑叶的一些寒凉之性,使它能更好地疏散风热。而且霜降之后的桑叶都落下来了,在树下就可以捡得着,在地上扫一扫就可以了,不必要再爬到树上去摘。桑树一身上下都是宝:桑叶入药,也用于养蚕;桑树的皮叫桑白皮,也可以入药;我们吃的桑椹也是药。
菊花的作用是疏散风热、清肝明目。菊花一般分为白菊和黄菊,我们通常说的杭菊就属于白菊,黄菊就是黄菊花。我们一般会认为黄菊花偏于入肺,偏于疏散风热,而白菊花偏于清肝明目。但是它们俩的功效差得并不太多,不管是哪种菊花你都可以用。野菊不可以选,野菊的花朵非常的小,功效是清热解毒,不是疏散风热。而且野菊花特别苦,根本喝不了,是非常苦寒的。
咱们去找药,第一口味得好,第二药效不能太猛烈。因为要注意用药安全,推荐的这几味药都是既可以疏散风热又不特别寒凉的药。
所以说,一年四季你觉得上火的时候,都可以把这三味药配在你的身边,或者在办公室里泡上一些就可以了。这几味药都是能泡开的东西,直接开水一泡,连续喝几天就可以了。但是疏散风热的方子是稍寒凉一些的,所以脾胃素虚的人不要长期喝、大量喝。这是关于疏散风热的一个方子,上火不分哪种上火,统统都可以拿来运用。
咽喉疼痛有可能是因“寒”而起的,但今天讲的是上火引起偏热的咽喉肿痛。推荐一个代茶饮用的方子:
桔梗0克,玄参0克,青果~2个,代茶饮。
桔梗宣肺痰、利咽排脓。玄参清热凉血、泻火解毒。第三味药是青果。青果我们大家应该都吃过,有一款中成药叫“藏青果颗粒”,不仅可以清热利咽,还能生津解毒。
把这三味药放在一起,用于上火引起的急性咽喉肿痛,喝下去之后效果基本是立竿见影的。但是这个药是不能长期大量喝的,因为这个药性质要寒凉一些。但是急性上火咽喉肿痛的时候,我们又必须要这样喝。这个方子煮多长时间呢?桔梗、玄参、青果都是根茎类的,要煮5分钟左右。
根治疗法:
根治率很高的橘红茶饮法
什么?喝茶也能除咽炎?
化橘红治疗慢性咽炎之功!在于化橘红独特的抗菌抗病毒、消炎、止咳化痰之功!
经验证,慢性咽炎服用~2次,咽干咽痒即可改善;~3天,干呕、恶心之感即可消失;3~5天,咽部异物感即可消失!抽烟人士时间会略长!非严重器质性病变,慢性咽炎服用化橘红均非常有效!为何如此特效,机理暂时没能完全挖掘!然而,实际情况不是绝对的,有效的真是非常有效,一盒极品橘红搞掂,但是有些无效的,确实无效。这可能因为慢性咽炎的情况本身就复杂,可能因为个体存在差异。因此它的有效率不是百分百的。不是神药。通过以上这些方法对于治疗慢性咽炎都有明显的效果,并且不需要吃药打针都可以让慢性咽炎这种病菌彻底滚开,所以为了确保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对于根治慢性咽炎的方法必须有进一步的学习和了解,对于每个患者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
上火是生活中一种极其常见的现象,但严格上来说,上火却并不是一种疾病,医学上也没有给出任何明确的定义,只是从中医的角度诠释了下。那么上火具体分为哪几种类型呢?
实火上火却不伴有身热性症状的眼睛红肿、口角糜烂、尿黄、牙痛、咽喉痛等,这种属于外感火热,也可以说是实火。
实火的临床表现:面红目赤、口唇干裂、口苦燥渴、口舌糜烂、咽喉肿痛、牙龈出血、鼻衄出血、耳鸣耳聋、疖疮乍起、身热烦躁、尿少便秘、尿血便血、舌红苔黄、脉数。
2脏器之火的区别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肺火:主要表现为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咽疼音哑、潮热盗汗等。
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舌苔黄腻。
肝火:常称一些情绪容易激动的人为“肝火大”。其实,一般俗称“肝火大”的体质还有下列症状:口干舌燥、口苦、口臭、头痛、头晕、眼干、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
肾火: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发脱齿摇、睡眠不安、五心烦热、形体消瘦、腰腿酸痛等。
3虚火上火由工作生活压力大、经常熬夜、吃辛辣食物等引起的则是属于内火上炎的表现,是属于虚火。
虚火的临床表现:阴虚火旺多表现为潮热盗汗、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躁动不安、舌红无苔、脉细数。气虚火旺常见症状有全身低热、午前为甚、畏寒怕风、喜热怕冷、身倦无力、气短懒言、自汗不已、尿清便溏、脉大无力、舌淡苔薄。
4虚火和实火的区别搞不清是虚火和实火时最容易区别的症状是查看舌苔,实火舌苔呈黄色,舌苔也比较厚,而虚火的舌苔死红色,舌苔没有明显的厚度变化,同时实火还会伴有尿黄和大便干结的症状。
属相为牛、龙、羊、鸡、狗的切记点击查看!
?:关于戊戌年()太岁的问题
一次性解答糖尿病的诸多疑惑何绍奇汉方
拙作《我治糖尿病》发表以后,许多读者来信来电询问有关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和治疗问题,这些读者中,有医生,也有患者或其家属,兹一并作答:
.糖尿病古称“消渴”,但杂病中的“消渴”是一个以症状命名的疾病,除了糖尿病,还包括以“消渴”为主要症状的其他疾病(如尿崩证),但毫无疑问主要是指糖尿病。
2.糖尿病是一个古老的疾病,早在公元前2世纪左右成书的《黄帝内经》一书中就明确指出:“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素问·奇病论》),这一认识极其精辟。引起糖尿病的原因很多,但主要还是饮食因素。最早发现糖尿病人的尿是甜的,见于唐初甄立言《古今录验方》,至今也有多年了。
中医对糖尿病不仅有精辟的理论认识,更有极其丰富的经验。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有专篇论述消渴,其所拟之人参白虎汤、肾气丸这两张处方至今还用于治疗糖尿病。
3.糖尿病初、中期多为气阴两虚,其病在脾;中、后期则肾、心、肝、肺四脏皆受其累。
中医的脾,其主要功能是“主运化”,也就是把饮食物的精微,通过肺的气化作用而敷布全身,这一功能,又叫“转输”、“散精”。脾虚则运化失职,于是上奉者少,流失者多,糖尿病之“糖尿”,就是精微的流失。
至于脾虚的原因,主要有四:一是饮食,二是劳倦,三是缺少运动(金代刘河间称之为“逸病”),四是肝气郁滞,影响及脾(古称“木乘土”)。
饮食因素实居其首位。脾与胃相表里。胃主纳,饮食太多、太好,或暴饮暴食,远远超过脾胃负担,初尚不觉,久之则必然伤胃损脾,既伤脾胃之气,也伤脾胃之阴。气虚则功能衰减,纳化皆失其常,阴虚则热自内生,津液为之消烁。于是“三多”(多饮、多食、多尿)、“一少”(体重减轻)、“一乏”(乏力)的典型症状就渐渐出现了,其合并症如肥胖、高血脂、高血压也纷至沓来,甚至出现得更早,且往往和糖尿病互为因果。
应当指出:西医所说的“胰”包括在中医“脾”的功能中。因此,中医治“脾”,也包含了治“胰”在内。如前所述,中医学的“脾”,主要是一个主运化的功能单位,而非西医的解剖学单位。
4.今日临床所见的糖尿病,并不一定都因有了“三多一少”的表现才被发现,很多患者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血糖高、尿糖阳性才被戴上“糖尿病”帽子的。也有潜在糖尿病而不自知,先是发现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脑血栓、高血压、高血脂、白内障等糖尿病并发症,然后才得知早已患有糖尿病。既然先进的检测技术,可以在上述可怕的并发症出现之前发现糖尿病,那么,此时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就可以预防或推迟并发症的发生,使“坏事”变“好事”。
5.我治疗糖尿病的思路是基于糖尿病多见脾胃气阴两虚的认识。但有偏于气虚的,有偏于阴虚的,亦多气阴两虚的。此外,糖尿病亦多夹瘀、夹痰、夹湿或湿热、夹气滞,但气虚、阴虚是本,这些都是标。原则上是以治本为主,标证突出者,有时也需要先处理标证。病情复杂者尤须视具体情况作具体地分析和处理,不能拘于任何一法、一方、一药。
兹大略而言之:偏于气虚的,表现为乏力,腿软,稍活动即觉累,口不甚渴甚至根本不渴,饮水多则腹胀,食不多,多食即胀,大便溏或便次增多,但饿了又极难受,甚至会心慌,出汗,消瘦(体重锐减)或肥胖,腹大,肌肉绵软,舌体胖大,齿痕,苔白腻,脉弱。
偏于阴虚的,表现为口渴,虽饮很多水也不解渴,心烦易怒,消谷善饥,消瘦,尿多,大便干结,甚至数日一行,舌红苔少,脉细数或滑数。气阴两虚的,则兼气虚和阴虚两种证候。
气虚为主者,我常用补脾益气为主,常用药如生黄芪、党参、红人参、黄精、山药、苍白术;脾气下陷,便溏,便次多者,加干荷叶、葛根以升清阳。此外,适当佐以养阴药,如玄参、旱莲草、女贞子。
阴虚为主者,以养脾胃之阴为主,常用药如麦冬、玄参、生地、五味子、枸杞子、玉竹、天花粉、西洋参、石斛、白芍、桑白皮、地骨皮等;阴虚燥热而渴饮无度者,加石膏、知母;心烦,消谷善饥,加黄连、十大功劳叶。
由于脾失健运,既不能输布饮食精微,又不能将水湿排出,故亦常见脾虚湿盛或脾虚湿热之证。前者饮水不化,饮后、食后胀满不适,食不多,大便稀溏,苔腻舌淡,脉濡。后者渴不思饮,心中嘈杂,似饥非饥,似饱非饱,痞满,恶心便溏,大便黏滞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前者宜温化健脾,常用苍白术、厚朴、陈皮、薏苡仁、扁豆、木瓜、藿香、谷芽、山楂、建曲、车前草、茯苓、泽泻。后者宜清化湿热,常用薏苡仁、藿香、佩兰、黄芩、茯苓、泽泻、车前草、建曲、豆卷、鸡内金、杏仁(通利三焦)、枇杷叶(醒胃)。可以认为这是糖尿病的变证变法,但就辨证论治的角度说,变法也是常法。脾虚湿盛,补阴药如地黄、麦冬,嫌其腻;益气药如党参、黄芪,嫌其壅,都不可概投。
如彭某,男,52岁,体检发现空腹血糖2.2mmol/L,餐后22mmol/L,“三多一少”症状不明显,惟觉腿软乏力而已。平素喜饮茶水,但最近饮后觉胀,食不多,多郁怒,两胁胀,大便不成形,每日3次,舌淡苔白腻,脉濡,左关弦。拟疏肝健脾,用柴胡、郁金、姜黄、蒺藜、生麦芽、山楂、建曲、苍术、蒲公英、鸡内金、薏苡仁、茯苓等,抄方医生痛诋此非糖尿病方,而服药期间空腹血糖渐降至8.3mmol/L,再降到5.3mmol/L,餐后血糖亦下降至正常,不过一个月时间,精神体力均大有进步,现仍在观察治疗中。
6.我的验方“四桑汤”,用桑叶、桑椹、桑白皮、桑寄生,对糖尿病无明显症状,仅化验血糖高者,配合苦瓜(每天根榨汁服),有降糖之效。后来因为真桑寄生少,市售者多是杂树寄生,乃改用或加入桑枝。对有阴虚、气虚症状者,还当结合辨证用药,四桑一瓜酌情配合使用。惟苦瓜苦凉,用于阴虚燥热者较佳,而气虚便溏者用苦瓜会腹泻,所以对气虚者后来我不用苦瓜,改用每日或隔日用猪胰子一具煨汤,或猪胰子研粉吞服。
7.糖尿病初、中期,特别是2型糖尿病人,重点治脾,已如上述。晚期则因久虚不复,伤及真阴真阳,重点就要放在治肾上,所谓“久病不已,穷必及肾”也。
型糖尿病亦重点治肾,兼调四脏。肾阴虚多见消瘦,面色黧黑,耳轮枯焦,渴饮尿多,盗汗潮热,心烦腰酸,大便干结,舌红无苔,脉细数,治宜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麦味地黄汤加减,常用药如生地、地骨皮、枸杞子、菟丝子、玄参、麦冬、石斛、桑椹、桑叶、山萸肉、山药、首乌、白芍。
肾阳虚多见畏寒足冷,腰酸足软,乏力短气,阳痿,大便溏或五更泻,舌淡,脉细弱,宜阴阳兼调,金匮肾气丸加减,常用药如鹿茸(g,研细冲吞,每日2次)、熟地、山药、山萸肉、菟丝子、杜仲、补骨脂、淫羊藿、附子、肉桂(桂附用小量)、葫芦巴。阴虚阳虚夹瘀者都可酌加活血化瘀药,阳虚气弱加人参、黄芪,阴虚燥热口渴者加知母、石膏、天花粉,方如玉女煎等。
糖尿病的发病与瘀血有相当关系。在古代文献中,甚少这方面的记载,但金代李东垣《兰室秘藏·消渴》活血益气汤、生津甘露饮子已有桃仁、红花、当归与生地、知母、石膏、黄柏等配伍的用药;清末唐容川《血证论》也提到过因瘀而致渴。
今人祝谌予先生从临床实践到实验研究两方面均明确提出活血化瘀方药在糖尿病治疗上的意义。我也观察到患者有手足麻木、眼眶黯黑、舌下静脉怒胀、脉涩或结代等瘀血症状,所以,我学祝先生的经验,常配合活血药如桃仁、红花、丹参、益母草、鬼箭羽、葛根、赤芍、川芎、蒲黄等。特别是在气虚阴虚症状缓解或消失之后,血糖不降者,我都常从此入手,以促进血糖下降,并改善瘀血阻络的症状。但是,活血化瘀的方法我并不单用,而是视其病情配合益气或养阴药用,治病求本也。盖瘀血是继发于气虚或阴虚的,气虚者血必瘀,阴虚者血必滞。
8.并发高血脂、肥胖、脂肪肝者,多从痰浊考虑,燥湿健脾是有效方法。常用药如干荷叶、苍术、白术、枳壳、泽泻、山楂、首乌、决明子、丹参、川芎、虎杖等。有时用明矾,每日次,吞服米粒大一枚(约.5g),连用个月。
如白某,34岁,糖尿病家族史。血糖偏高,甘油三脂、胆固醇亦高,脂肪肝,体重95kg多,察其舌淡有齿痕,脉滑大,乏力,有时心烦易怒。即用上方加黄芪、太子参益气,柴胡、姜黄、郁金疏肝,2个月后,血糖已恢复正常水平,体重平稳下降约0kg,现仍在治疗中。
9.并发高血压者,多为阴虚肝旺,常结合使用滋清潜降法,药如夏枯草、磁石、代赭石、决明子、野菊花、黄芩、桑寄生、石决明、珍珠母、益母草、川牛膝。另用益母草60g,桑寄生、桑叶各30g,煎汤早晚浸足20分钟。但高血压也有气虚、阳虚的,不在此例。
0.中药治疗糖尿病,其优点不仅是降低血糖,而是辨证论治,整体调节,对减轻或消除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和推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都有积极意义,西药降糖药则起不到这些好的作用,副作用也多,而且有些患者用后血糖也不见下降。
北京医科大学林志彬教授在《北京晚报》上多次指出:“长期服用降糖药产生的毒副作用是造成糖尿病合并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因长期服用降糖药物造成的白细胞减少、肝肾损伤、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等都会直接引发各种合并症;长期的低糖饮食往往不能维持正常生理的需要,造成患者体质弱,免疫力低下,营养缺乏,也是引起各种并发症的重要原因。”
他还说:“用降糖方法控制血糖,掩盖了病情发展的事实。糖是机体的主要能量,高血糖的本质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能量供求不平衡,持续使用降糖药压制血糖,并不能帮助身体解决这些矛盾,反而促使心、脑、肾等重要器官能量供求矛盾加剧,引起全身性、系统性病变,而表面正常的血糖往往使患者产生‘糖尿病已被控制住’的错误概念,忽略内部系统的整体变化,错失防治良机,一旦合并症发作,对其身心打击很大,病情极易恶化。”
解放军30医院潘长玉教授也指出:“英国著名的UKPDS研究发现,对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确可减少眼睛和肾脏并发症,但威胁生命的心脏病和脑卒中并没有显著减少”,因为“糖尿病仅是代谢紊乱的一种表现,只有控制血压、血脂,同时控制血糖,才能综合控制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病的发展。”两位西医专家的观点与中医整体调节的观点可谓不谋而和。
我的经验是:如果没用过胰岛素或其它西药降糖药的,用中药后血糖即降得快,有的患者服药后一周血糖即直线下降;用了胰岛素和降糖药的,中药降糖作用就慢,这可能与药物依赖性有关。因此,一般要在服中药一段时间后逐渐减少西药用量再逐渐停用,不要一下子停用。
如辽宁一位女士,来电说她母亲患糖尿病,空腹血糖8.9mmol/L,餐后mmol/L,饥饿,一点力气也没有,睡眠不实,长期服达美康等降糖药,血糖不降,服我介绍的处方(黄芪45g,黄精5g,桑寄生30g,苍白术各0g,山药30g,葛根30g,桑椹0g,桑皮、桑叶各0g,丹参5g,熟地5g,枸杞子0g,山楂0g,苦瓜根。)服30余剂,精神体力都很好,也不饿了,但血糖只降了一点,太慢,我认为降糖药已服2年,已形成药物依赖性,建议她在服中药的同时逐渐停服降糖西药。
而另一例石家庄藁城县的宋某,男,25岁,空腹血糖4.9mmol/L,餐后20.9mmol/L,尿糖++++,未接受西医治疗。来诊时口不渴,也不饿,惟以乏力、脱发为主要表现,治以益气为主。用黄芪、党参、山药、苍白术、黄精配以活血养阴药当归、丹参、玄参、桑椹、黑芝麻、桑枝、桑白皮、桑叶、桑寄生等,周内空腹血糖即下降至2.mmol/L,两周后降至8.6mmol/L,4周后降至5.5mmol/L,且不再乏力,精神也好。
这两例病人都是最近的案例,都还在治疗中,目的在于说明用没用过西药,中药的疗效就不一样。记得祝谌予老师生前曾明确地提到这一问题,谨以事实供临床者参考。
.中药治疗糖尿病是有效的,以中医为业者要自重自爱,不要妄自菲薄,轻言放弃。祖先们在两千年前就有那么深刻的认识,两千年至今积累的经验非常丰富,亟当努力发掘,加以整理、研究、提高,并在实践中总结新的经验,以造福于人民。有的中医同道认为,“中医治不好糖尿病”,“目前中药降糖的效果是无法与西药相比的”。他们为中医设计的可用武之地,就是“针对治疗引起的副作用以及一些并发症”的处理。
你治不好,只能说你还需努力,不等于中医治不好。西医专家对于降糖药的使用还在反思,还在探索综合、有效、无害的防治糖尿病的方法,而在我们中医界却出现这样的观点,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2.糖尿病人的饮食和运动。糖尿病人在用中药治疗期间,主食控制在每天0.5kg以下较为适宜,一般早餐用50g,午餐、晚餐各00g,这样,也就是七分饱的样子,饥饿时可以辅以牛奶、炒黄豆、豆制品、蔬菜(苦瓜、黄瓜、南瓜、西红柿及绿色蔬菜)。大多数糖尿病病人也不必过严限制水果,可以每天吃个水果,如个小苹果或根香蕉或片西瓜。有的广告吹嘘“想吃就吃”是不对的,还得有所限制。限制的目的在于减轻既病的脾胃负担,促进其功能的恢复。
如前所述,缺少运动,则气血呆钝,脾胃的运化也失健,所以运动对糖尿病人很重要。如无严重的心脑并发症,每天都要坚持运动。最方便的运动是步行,可从每天~米逐步增加到.5~2.5千米,先是慢走,适应后改为快走。当然也可以再选择一些适合自己体力和兴趣的运动,如太极拳、广播操、乒乓球、台球、器械运动等,要量力而行,更要持之以恒。
属相为牛、龙、羊、鸡、狗的切记点击查看!
?:关于戊戌年()太岁的问题
道医推荐:六种适合冬天滋补的食物,经常吃的人,身体都不会太差!点上方绿标收听本文主播语音版
冬天,南方湿冷,北方干冷。因为寒冷,身体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那么冬天适合吃什么呢?接下来,今天就跟大家说一说6种适合冬天吃的食物。莲藕第一种就是莲藕。在寒冬时节,正是鲜藕上市的时候。冬季的天气干燥,所以吃些藕,能够起到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
香梨第二个就是梨。梨鲜嫩多汁,而且含有百分之八十的水分。因为冬季空气干燥,水分较少,所以,如果能够每天坚持食用一定量的梨,就可以缓解体燥、生津润肺,也是相当不错的选择。
花生第三种食物是花生。花生可以醒脾和胃,而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各种矿物质,可以起到增强记忆、抗老化、延缓脑功能衰退以及美容养颜的功效。
花生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体内胆固醇含量,减少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
山药第四种是山药。山药是很滋补的,不仅有“神仙之食”的美誉,还有食物药品的功效。
山药能够有效的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淀,从而预防心血管疾病,并且有有延年益寿的功效。老人家多吃山药也是有好处的。
黄酒第五个是黄酒。黄酒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了,黄酒还含较高的功能性低聚糖。喝黄酒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这种功效是葡萄酒、啤酒所没有的。
百合最后就是百合了。百合的味甘微苦、性平,百合的营养成分丰富,有蛋白质、维生素、还有胡萝卜素等等营养成分,还有一些特殊的有效成分,比如淀粉、多糖、果胶、多种生物碱等。
百合对抑制癌细胞增生有一定的疗效,所以,给癌症患者喝百合粥是有很大好处的。
属相为牛、龙、羊、鸡、狗的切记点击查看!
?:关于戊戌年()太岁的问题
道医五行能量!道医
编辑/中国道医点上方绿标收听本文主播语音版
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道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一、五行属性及归类方法
五行学说之所以能概括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其主要的思维方法是按照"五行"的特性,根据事物的不同性质、作用和形态,采用"比象取类"的方法,将事物或现象分为五大类,分别归属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中。并根据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说明各类事物或现象的联系和变化。在医学方面则籍以阐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在生理和病理上的复杂关系,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原始的五行物质元素说,上升为五行学说之后,基本上已经不是单纯的指五种物质本身,而是作为事物属性的抽象概念来应用。五行各有其不同的特性,即“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意思是说,木具有生发、通达之特性;火具有炎热、向上之特性;金具有敛肃、变革之特性;水具有滋润、向下之特性。为此,根据上述特性,采用“比象取类”方法,便把需要说明的事物或现象,朴素地分成了五大类,将相似属性的每类事物或现象,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并在五行属性归类的基础上,运用五行生克规律,以阐释或推演事物或现象的复杂联系和变化。
二、五行属性归类
历代医家为了说明人体内外的整体性和复杂性,亦把人体的脏腑组织、生理活动、病理反应,以及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界事物作了广泛地联系。
()以五行之特性,说明五脏之功能。如木性生发条达,肝性喜条达而主疏泄;水性滋润下行,肾藏精而主水。因此,肝属木、肾主水,其它脏腑亦是如此。
(2)形成了以五脏为主体,外应五方、五季、五气等,内联五脏、五官、形体、情志等的五个功能活动系统。
(3)此五个功能活动系统,说明了人体的内环境与外在自然环境之间也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联系,如春属木,肝气旺于春,春天多风等。在内则肝与胆相表里,开窍于目,主筋,主怒,在病理上易于化风等。
应当指出上述是该表横的联系,若从纵的方面来看,则表示此五类事物或现象之间具有相生相克和制化胜复的关系。
三、五行归类的意义
五行属性归类,主要用于概括人体及其与自然界多种事物或现象在属性上的某些内在联系。例如以五行特点来比象说明五脏之某些生理功能特点:如木性条达曲直,有生发之特点,而肝性柔和舒畅且主疏泄,又主升发之气,故肝属木;火为阳热之象,有上炎之性,而心为阳脏主动,心阳有温煦作用,故心属火;土为万物之母有生化、长养万物之特性,而脾能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故脾属土;金有清肃,收敛特性,而肺主呼吸,主肃降故肺属金;水有湿润下行之特性,而肾能藏精,主人体水液代谢之调节并能使废水下行排出体外,故肾主水。
道医学把人与自然的这种关系称之为"天人相应",五行学说则把人体脏腑形体和自然界相类似的有关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系统,从而说明人体五脏系统和自然界同类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通应相互影响的关系。而且系统与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说明脏腑间客观存在的某些生理联系,用以解释某些病理现象,并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例如,脾属土,故与五官之"口"、情志之"思"以及季节之"长夏"、气候之"湿",不仅存在着某些生理上的内在联系,而且在病理上也能得到某些反映和验证。如口甜,可反映脾湿蕴盛等。
四、五行的基本规律
五行的相乘、相侮相乘与相侮,是五行关系在某种因素作用影响下所产生的反常现象乘,即乘虚侵袭。侮,即恃强凌弱。相乘,即相克的太过,超过了正常制约的力量,从而使五行系统结构关系失去正常的协调此种反常现象的产生,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被乘者本身不足,乘袭者乘其虚而凌其弱。二是乘袭者亢极,不受它行制约,恃其强而袭其应克之行。
应当说明,"相克"与"相乘"是有区别的,相克是正常情况下的制约关系;相乘则是正常制约关系遭到破坏以后的过度克伐,是反常现象。在人体,则前者是生理状态,后者则为病理状态。
相侮,即相克的反向,又叫反克。是五行系统结构关系失去正常协调的另一种表现。同样也有两种情况:一是被克者亢极,不受制约,反而欺侮克者。如金应克木,若木气亢极,不受金制反而侮金,即为木(亢)侮金。二是克者衰弱,被克者因其衰而反侮之。如金本克木,若金气虚衰,则木因其衰而侮金,即为木侮金(衰)。
所以说:"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即是说,五行若某一行之气太过,则对其所胜(我克)之行过度制约,而发生相乘。而对其所不胜(克我)之行发生相侮,即反克。若某一行之气不足,则克我之行必过度制约而乘之。而己所胜者,即我克之行必因我之不足而反克相侮。例如临床所见的支气管扩张病证,病位在肺,每因肝气郁结,气急上逆,化火灼肺,而见咳血,则为木火刑金(即木旺侮金);肝郁气滞,影响脾胃消化吸收,则为木郁乘土。湿热型高血压,多因湿热困脾,引发肝失疏泄,肝阳亢逆,则为土侮木。至于金乘木(虚)证候,临床则为少见。
2五行的制化、胜复五行系统结构之所以能够保持动态平衡和循环运动,主要在于其本身客观存在着两种自行调节机制和途径。一种是正常情况下的"制化"调节;一种则是在反常情况下的"胜复"调节。
制,即制约。化,是生化。所谓制化调节,主要是指五行系统结构在正常状态下,通过相生和相克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调节作用又称为"五行制化"。
首先,从五行的整体作用可以明显看出,任何两行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五行之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方面的关系,所以才能保证"制化"关系的正常。
即是说,木能克土,土能生金,金又能克木,从而使木不亢不衰,故能滋养火,而使火能正常生化。
火能克金,金能生水,水又能克火,从而使火不亢不衰,故能滋养土,而使土能正常生化。
土能克水,水能生木,木又能克土,从而使土不亢不衰,故能滋养金,而使金能正常生化。
金能克木,木能生火,火又能克金,从而使金不亢不衰,故能滋养水,而使水能正常生化。
水能克火,火能生土,土又能克水,从而使水不亢不衰,故能滋养木,而使木能正常生化。
可以看出,正是这种相反相成的生克制化,调节并保持了事物结构的相对协调和平衡。因为相生、相克的过程,也就是事物消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不平衡的消长情况,其本身就是再一次相生、相克的调节,这样就会重复出现再一次的协调平衡。而正是这种在不平衡之中求得平衡,而平衡又立刻被新的不平衡所替代的循环运动,推动着事物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所谓胜复调节,主要是指五行系统结构在反常情况下,即在局部出现较大不平衡的情况下,通过相克关系而产生的一种大循环的调节作用。胜复调节可使一时性偏盛偏衰的五行系统结构,经过调节,由不平衡而再次恢复平衡。
所谓"胜",即指胜气,是指因为某行之气太过所引起的对"己所胜"之行的过度克制。而胜气的一旦出现,则势必招致一种相反的力量将其压抑下去,即所谓复气。故《素问》又说:"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而且胜气重,复气亦重。胜气轻,复气亦轻。
例如火气太过,作为胜气则过分克金,而使金气偏衰,金衰不能制木,则木气偏胜而加剧制土,土气受制则减弱制水之力,于是水便旺盛起来,而把太过的火气克伐下去,使其恢复正常。若火气不足,则将受到水的过分克制,但火衰不能制金,引发金气偏盛,金气盛则加强制木,使木衰而无以制土,则必将引起土气盛以制水水衰则制火力减弱,从而使火气相应得到逐渐恢复以,维持其正常。
如果单纯有胜而无复,也就是说当五行之中的作何一行出现有余(太过)而没有另一行的相应制约时,则五行系统结构的协调关系就被破坏,则会出现紊乱的反常状态,从而产生严重疾病。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五行关系看作是阴阳关系的逻辑展开和补充。受作用者,通过某些中间环节,反作用于作用者,产生反馈调节效应,从而使系统结构保持相对平衡。
五、现实映像
金,原则,对事物的一种构想。
水,知识,对事物的一种具体理解。
木,善良,对事物的一种内心的反应。
火,真诚,基于内心反应的一种行动。
土,分析,在行动过程中的一种分析。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构想--落实到具体如何实现构想--产生行动的想法--行动--在行动中分析--总结经验,进行规划,构想。
六、五行与儒学
五行对应儒学的仁义礼智信,缺一不可,相生即相克。古人真是伟大!请各位认真思考仁义礼智信与五行之后,相信各位会有很幸福的人生。
七、五行与地理
五行学说里,南方属于火,东方属于木,北方属于水,西方属于金,土掌管中,协助金木水火的平衡。
八、五行与季节的关系
五行是指气体的五种运动方式。
春天属木,代表气体向四周扩散的运动方式。春天,花草树木生长茂盛,树木的枝条向四周伸展,养料往枝头输送,所以春属木。
夏天属火,代表气体向上的运动方式。火的特点就是向上,夏天各种植物向上生长,长势迅猛,所以夏属火.
秋天属金,代表气体向内收缩的运动方式。金的特点是稳固,秋天收获,人们储蓄粮食为过冬作准备,树叶凋落,所以秋属金。
冬天属水,代表气体向下的运动方式。水往低处流,冬天万物休眠,为春天蓄积养料,所以冬属水.
因有四季而有四行,但夏天和秋天之间要有过渡段,因此便有了土,土代表气的平稳运动。
五时(秋春冬夏长夏)五行与时辰
时辰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计时方法,24小时共分为2个时辰,从晚上点开始,与2属相相对应: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五行来说:
寅、卯、辰属木,主宰春季,代表东方;
巳、午、未属火,主宰夏季,代表南方;
申、酉、戌属金,主宰秋季,代表西方;
亥、子、丑属水,主宰冬季,代表北方;
辰、未、戌、丑单个而言都属土,主宰四季最后一个月,代表四方。
属相为牛、龙、羊、鸡、狗的切记点击查看!
?:关于戊戌年()太岁的问题
道生于安静,德生于谦卑,福生于清俭,命生于和畅!道医
点上方绿标收听本文主播语音版
一、道生于安静
老子说:“守静笃。”
意思是使生活清净,坚守不变。“笃”是极度、极点的意思。
我们的智慧、道德,都从清净、宁静的心自然流露出来。每天吵吵闹闹,每天心浮气躁,不可能开智慧。
《庄子》中有一个削刻木头做鐻(古代的一种乐器)的高人,技艺已经进入“道”的境界了,鐻做成以后,看见的人无不惊叹好像是鬼神的工夫。
而他做鐻的方法没有什么特别,只是“斋以静心”,就是斋戒以静养心思。
《庄子》中还讲了一个“呆若木鸡”的故事,训练斗鸡四十天,直到它对别的斗鸡毫无反应,“望之,似木鸡矣”,这时别的斗鸡对它望风而逃。
二、德生于谦卑
《周易》:“谦,德之柄也。”
谦卑礼让。这个人德行越来越高,心量越来越大。
谦卑就是对万事万物持怀有一颗敬畏的心,这份敬畏是源自于敬重。
总是欢欢喜喜、快乐无忧,总是平易近人,对人恭敬,没有一点骄慢之心,这种人是“至德”之人,如果没有至高无上的品德他做不出来。
“不彰人短,不炫己长”就成为一个人修养高低的体现,随时给人一个台阶,随时保持谦虚的风范,必定拥有智慧,必定会有很多朋友。
谦卑的人都遵循一种与人为善的规则,向来不愿意与狂妄的人相为谋,也不愿以自我取辱的方式去还击。
谦卑为人,低调做事,善心常在,必能获得丰厚回报;洞察人世,广泛吸纳,剖析自己,直面人生,必开启智慧。
三、福生于清俭
一个人的福气,从廉洁、清廉、节俭来的。
清心如水,清水即心。微风无起,波澜不惊。浮躁之气源于心,沉于脾。欲修其身需养其性,宁心以清气。
不被物累,不需求人,精神安逸;不取于人谓之富,不辱于人谓之贵,清俭之人最富贵。
俭于饮食,不伤脾胃;俭于交游,寡过息劳;俭于嗜欲,优游自得,自然有福。
东汉名臣杨震,非常清廉。有人在夜里给他送金子,杨震拒绝,那人说:“不会有人知道的。”杨震正色回答:“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
杨震给后代树立了很好的家风,后来他以及儿子、孙子、曾孙,四代人都做了皇帝的老师,四代三公,福报是极大的,所以说“福生于清俭”。
四、命生于和畅
清代名医张培仁在《妙香堂丛话》中说:“人常和悦,则心气充而五脏安,昔人所谓‘善养喜欢神’。”
一个人能不能长寿,看他心态是否平和通畅。
怀揣一颗平常心,对于一切顺其自然,处之泰然。这不仅有着深邃的人生哲理,而且蕴涵着养生长寿奥秘。
心态平和也意味着有好的人缘,常和人沟通交流,有助于舒缓寂寞空虚。
百岁人瑞都是只知欢喜而不知忧恼,心常欢喜,五脏六腑都安泰自得,长瘤结石的机会就少;心地和悦,没有争竞心,情绪不大起大落,吃东西香甜,睡觉魂清梦安,哪能不长寿?
属相为牛、龙、羊、鸡、狗的切记点击查看!
?:关于戊戌年()太岁的问题
专业学术,严肃易学,传播文化经典,打造智慧平台,传播正能量,天罡大师:擅长周易八卦、风水布局、奇门遁甲、梅花易数、麻衣神相。柳庄相法,阴阳宅堪舆之术,道家玄术,姓名学等,专注领域:企业投资咨询、建筑地产风水布局、家居风水布局讲座、名称策划等。
大师手绘道教开光
灵符,结缘请加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北京白癜风大概需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