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湿疹,问题在妈妈

最开始发现孩子有湿疹

是在他出生第4个月打完疫苗后······

每次给他洗澡都会发现他胳膊上有块湿疹,并且范围一直在变大,开始不太在意,觉得能吃能睡,湿疹能发出来也好,当时把湿疹的罪魁祸首归结于疫苗。

就这样任由湿疹发展了三个多月,之后没有打疫苗的地方也都出现了湿疹,两条胳膊共有四处,脸上湿疹时有时无,最后头发上也长了块湿疹。当孩子躺在床上蹭胳膊的时候,意识到他的疹子痒了,长湿疹的地方就蹭破结痂,结痂再蹭破,那时候心里才开始着急,紧张,想办法采取行动。

问了周围好几个宝妈关于湿疹的问题,有的给孩子断奶后,湿疹情况好转。有的是妈妈吃了海鲜,孩子就会长湿疹,海鲜一停,疹子就下去了。有的孩子湿疹一直没有好,去医院开了湿疹膏,也是反复湿疹。当然也有纯母乳的孩子没长过湿疹,观其父母,身体都很好,爱运动。

反思,孩子的问题可能出在母亲身上

对于母乳喂养的孩子,湿疹的根源得从我自己身上找:

01

自己本是脾阳虚体质

一直是胖大舌,舌面上一直水汪汪,舌苔白。小时候家里院子里种两颗苹果树,每年秋天又大又红的苹果挂满了树枝,那时候一天能吃五六个苹果,一直被苹果养了好几年。水果多吃伤阳生湿,自己成了脾阳虚体质,孕期更是吃了些应季的桃子和西瓜,孩子生下来后鼻梁青筋,经常腹胀,还夜啼。之前听说,婴儿一年要吃掉妈妈五百斤的奶,母乳是脏腑之精所化,母亲体内又湿又寒又不断的产奶,自然慢慢地把孩子养成了寒湿体质。

02

产后从没睡过好觉,而且情绪时好时坏。

妈妈们都知道,喂养孩子是身心俱疲,半夜几点钟都有可能醒来喂奶,睡觉是阳入阴的过程,夜卧血归于肝,阴阳合抱,身体才能平衡,肝藏魄,主情志,睡好觉也是养肝的过程,神魂安定了,情志舒畅了,养出来的孩子身体也会通透,不会烦躁。长期睡眠差,为孩子各种操心焦虑,产生的乳汁会有“毒”,堵塞小血管,湿气排不出去,郁滞多了也会造成湿疹。

03

孕期和月子期间过早、过量吃太多肉食

哺乳期时,家里人催着我多多吃肉和喝肉汤,想着肉就是营养,生完孩子哪儿能不吃肉养身体。没有注意到“循序渐进、从少到多”这个原则。我自己的脾胃还没有来得及适应,油腻荤腥一股脑儿的都吃进来了。孩子开始长湿疹了,之前竟然一直怪罪疫苗

孩子,是妈妈的复印件

不是不能吃油腻的,而是要消化和吸收它。脾胃的参与,通过运化和升清降浊,将油腻食物转化为血、精微物质,输送到血管里。超过了脾胃转化的能力,胃里面就会产生浊腻,中医称之为“湿浊”。血管里,湿气也会增加,同时排湿气的能力下降。小便开始有味儿,颜色变深。

妈妈的血液是什么状态,乳汁就是什么状态。

妈妈身体的问题会特别清晰地投射到孩子身上,甚至有的会放大。之前为了调理孩子的湿疹,中药泡澡、泡脚,小儿推拿,纯中药湿疹膏都用过,湿疹都是在反复,如此,湿疹的问题根源还是在于妈妈本身。中医可以通过过奶的方式给孩子调理湿疹也是这个道理。

对于湿疹的孩子,可以采取的措施:

01

“循序渐进”原则

纯母乳喂养的孩子或者已经添加辅食的孩子,妈妈和孩子在食谱上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去进食肉食。湿疹患儿则要忌油炸食品、海鲜、饮料、酸奶、辣、甜食(包括红薯泥、南瓜泥、水果泥)。

02

及时中药调理

湿疹比较多的,妈妈和孩子可以同时用小中药调理身体。孩子可以外洗治疗。尽量不用激素和抗生素,也不要轻易用清热解毒的中成药,用了之后也是暂时把湿疹压制下去,损伤孩子正气,之后还会反复,甚至影响未来身体。

03

护好肚子

孩子本身脾胃之气发育未全,如果肚子着凉容易腹胀腹泻,到了晚上腹胀不舒服会出现夜啼,夜啼会加重湿疹的痒感。平时保护好孩子的腹部,尤其是肚脐。

04

运动健脾

脾主四肢肌肉,孩子脾胃虚弱,四肢肌肉是松弛的,妈妈要经常带着孩子一起户外晒太阳、适当做运动来健脾。夏季防晒可用甘油类护肤品。

05

妈妈的情绪感应

.妈妈平时多想着开心的事,通过健康的心里传播给孩子正能量,这样孩子也会活泼开朗。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避免熬夜,多休息,毕竟平时带孩子耗费精力太大,尤其是除了带娃还要上班的妈妈们。

通过中药调理,首先孩子口水变少,湿疹减少,睡觉踏实多了,其次我自己体质好转,舌面不再是水汪汪的。

妈妈好,孩子才会好

中医讲“千寒易去,一湿难除”,治疗湿疹不是喝几次汤药能好的,有的孩子甚至治疗两三年才能好。孩子湿疹的问题,治疗时间不会短,妈妈千万不要焦虑,心情一定要平和乐观,自己好,才会给孩子带来健康。

守数据治与经相明

分享我们自己的中医感悟!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dongtenga.com/rtyl/92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